時間:2010年4月23日


地點:台北喜來登飯店B2


演講主題:台灣剖腹生產手術


內容:
     此次有北京、上海、南京等婦產科教授級醫師至台灣參訪,在香港商法瑪珂醫藥有限公司的協助下,進行為期3天的訪問,除進行海峽兩岸的交流互動會議外,另外也在當天至北榮婦產部參訪,台灣及大陸醫師們就專業領域進行廣泛性的討論及交流,兩方都受益兩多。


    同時在會議時,我就台灣的剖腹產現況,就專業領域及國外現階段剖腹的手術的步驟(evidence base of medicine)來論述,在剖腹的傷口選擇、縫線挑選、傷口部位的縫合、子宮膀胱壁的下推、腹膜的縫合與否等,得到許多的回應及討論。     


      1. 剖腹產在美國是女性手術的第一位。(剖腹產率 31% in 2006)


           然而此剖腹產率的升高,必須要注意的是傷口的併發症、膀胱或小腸的受傷、麻藥的風險及靜脈血


            拴等。


       2. 目前在文獻提出的論證裡(American journal of OBS&GYN 2005)提到,在子宮的傷口盡量以非


             剪刀之主刀手來撐開子宮傷口來挽出胎兒,手術前只需要一劑抗生素來預防性施打即可,自然挽


           出胎盤,及當皮下脂肪厚度超過2公分才需要進行縫合或放置引流管等。


        3. 膀胱的下推(Bladder flap)在近幾年來許多學者建議,不需要下推,因會增加沾黏機會、手術時


           間延長、手術出血量增加等,及增加膀胱受傷的機會等。


          (Nabhan, 2008的報告裡,在第一胎剖腹產尚不至於有影響,但第二胎則會有顯著的增加膀胱及


            子宮沾黏機會、手術時間或出血的增加)。


          4. 子宮傷口的擴張來挽出胎兒,在專家(Sehavat,2009)則是建議盡量減少剪刀來擴張子宮壁的傷


              口,以減少出血。


           5. 手術前使用的抗生素以一劑(1st cephalosporine)來預防,至於是否需要在斷臍帶之後使用來減


               少胎兒的影響,(目前認為沒有必要),因為不至於對胎兒的預後有影響。(Costantine 2008)


            6. 胎兒挽出後子宮傷口的縫合,則是以鈍針(Blunt needle)或圓針(round-tip needle)來縫合.


            7. 子宮傷口的縫合需要一層或兩層,目前無定論,一層會減少時間及出血,但是縫一層在一項研


                究裡,會增加後續懷孕子宮破裂的危險。


            8. 腹膜的縫合,目前趨向不縫合腹膜層(peritoneal layer),減少手術時間及沾黏機會,及減低


                 血腫的形成。( Cheong 2009)


             9. 膀胱筋膜的縫合(closure visceral layer),有些研究會增加急迫性尿失禁及頻尿的機會,但在


                 6個月後則會改善。( Shahin 2010)


             10. 皮下脂肪層的縫合,Gaertner et al不建議縫合,因會影響傷口的外觀。但有學者Altman el


                    al則是認為皮下縫合可減低術後傷口疼痛,但會增加手術時間,至於感染及傷口美觀則認為


                   沒有差別。


               11. 手術傷口恢復2星期後,則可建議接受矽樹脂凝膠來塗抹,其優點,可以將迅速治療肥大性


                      和蟹狀腫傷痕的預防。例如Dermatix 。


                                                                                                            台北榮總         洪煥程醫師


 


                                           


 


 


           


 


                                                


                         北榮           洪煥程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洪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