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從今天起幫助台灣女性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


 


演講時間:98-7-4 (六)8am -9am


演講地點:台北榮總麻醉醫護同仁


 


內容:


Hausen發現HPV為子宮頸癌元兇


1975年早期,Harald zur Hausen發表了一個假說〝HPV和子宮頸癌的發展有關。這個假說在1983Hausen的團隊將HPV-DNA由子宮頸癌腫瘤組織中分離而被證實。Harald zur Hausen教授榮登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子宮頸癌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子宮頸癌發生於「子宮頸」


    當子宮頸受到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時,子宮頸的上皮細胞一旦出現不正常,就容易演變為子宮頸癌


    不正常的子宮頸細胞會演化成「癌前病變」及「癌症」


    癌前病變: 不會擴散,對人體無立即致命性的危害


    癌症: 可從其生長部位擴散,並侵害身體其他組織,進而威脅生命


 


台灣子宮頸癌相關數據



  • 子宮頸癌是發生率第二的女性癌症,僅次於乳癌。

  • 子宮頸癌死亡率是十大癌症中的第八位。

  • 好發年齡為30~55歲。

  • 2005年全國女性抹片篩檢(30歲以上)


    • 抹片率達28.4%

    • 3年篩檢1次抹片者達53.8%

病徵


子宮頸的癌前病變和早期癌症通常沒有徵狀 (不引起疼痛或其他徵狀)


隨著疾病的進展,病人可能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徵狀:


    陰道異常出血


    陰道分泌物增加


    盆骨疼痛


    性交時疼痛


 


為什麼女生會得子宮頸癌?


人類乳突病毒 (簡稱HPV)是造成子宮頸癌的元兇


 


 


 


人類乳突病毒(HPV)如何感染?



  • 性接觸


    • 性交

    • 生殖器-生殖器, 生殖器, 生殖器

    • 處女感染生殖器HPV案例很少,但許多是由非侵入性性接觸導致

    • 使用保險套能幫助降低風險,但無法完全保護隔離HPV感染

  • 非性接觸


    • 產婦傳染新生兒 (母子垂直感染)

    • 污染物 (eg, 不潔內衣褲, 手術手套, 切片用鑷子)

    案例較不常見



  • 由於症狀不明顯,大部分感染者都完全不知自己已經感染,且可能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繼續傳給別人。

  • HPV也可能會在環境中傳染(以第61116型為大宗)

 


陰道癌前病變 (VaIN)HPV有關



  • 主要會產生陰道癌前病變的原因可能是HPV.1


    • 陰道癌前病變(VaIN)經常與子宮頸癌前病變一同被發現(CIN).

  • 陰道癌前病變(VaIN)病患的平均年齡為: 35–50


    • 平均而言, 較子宮頸癌前病變病患年齡大

  • 真正的發生率仍不清楚, 但是比子宮頸癌前病變低


    • 由於廣泛使用細胞篩檢,陰道鏡檢查,及疾病認知度提高,發生率應會逐年增加

  • 陰道癌前病變經常是沒有症狀的而且很難被診斷

  • 當未治療的陰道癌前病變自發性地惡化,這是會有很大的可能會發展成侵襲性陰道癌

 


外陰癌前病變(VIN)HPV相關



  • 全世界及美國的外陰癌前病變發生率都在持續地增加


    • 在美國, 19731987年間,發生率幾乎兩倍增加 (從每年每100,000女性有 1.1 2.1)

  • 外陰癌前病變的平均年齡卻持續下降


    • 發生率的高峰期從超過50歲降低到3550歲的女性.

  • 症狀可能在被診斷出前即出現一段時間 (中間值為一年)


    • 最常見的症狀包含搔癢(56%), 外陰痛及酸(29%), 及外陰腫(16%).

  • 手術治療後的外陰癌前病變有很高的機率會復發,並且在30歲以上未接受治療的女性,有可能會發展成外陰癌

  • HPV16型應是最主要造成重度外陰癌前病變的人類乳突病毒類型(約佔81%VIN 3)


    • 輕度外陰癌前病變主要與HPV611型有關

    • HPV6, 11, 16, 18都可以在中重度外陰癌前病變 (VIN 2 or 3)看到

 


Ian Frazer



  • 澳洲免疫學家,為子宮頸癌疫苗VLP發明者

  • 2006年,因發明子宮頸癌疫苗而獲選為「澳洲年度風雲人物」

  • 家鄉澳洲也於07年疫苗上市後,將嘉喜疫苗納入9~26歲女性常規接種之疫苗項目。

 


四價HPV疫苗證實對於熟女、男性提供良好保護;更能預防陰道癌、外陰癌前病變


 


台灣30歲以上女性HPV盛行率



  • 2004~2005年間,10,014名桃園地區30歲以上一般婦女

  • 10.8%目前有HPV感染 (14種高危險型及24種低危險型)

  • HPV盛行率和年齡成正比

 


生殖器疣(尖性濕疣;Genital WartsCondyloma)



  • HPV611型會造成子宮頸癌前病變及>90%的生殖器疣

  • 美國CDC估計,有性生活的人群中約有1%有臨床症狀,且好發於20~30歲的育齡女性

  • 預估一生中發生生殖器疣的機會約在10%

  • 無論是否接受過治療,菜花患者中高達 1 / 4 會於幾個月內復發。

 


HPV對嬰兒健康威脅:復發性呼吸道人類乳突瘤(RRP)



  • 復發性呼吸道乳突瘤(Respiratory Recurrent Papillomatosis, RRP)主要由HPV611型引起。


    • 幼年發作型(juvenile onset)

    • 成年發作型(adult onset)

  • 10歲前被診斷RRP稱為幼年發作型,主要感染途徑為生產時,胎兒通過產道時接觸到母體的病毒,也可能經由其他方式使胎兒在子宮內就受到感染

免疫記憶是疫苗長期保護力的指標


四價HPV疫苗已證實有免疫記憶,即使有些受試者已測不到抗體,但當模擬病毒入侵時,免疫記憶啟動後仍產生大量抗體來對抗病毒。


 


免疫記憶的重要性可透過B型肝炎疫苗的例子來證實,許多接種過疫苗的民眾在20多年後雖測不到抗體,但仍可靠身體的免疫記憶持久保護,B型肝炎也沒有爆發流行,顯示免疫記憶的重要性。


 


四價HPV疫苗達到WHO所有的要求


1.免疫反應:MSD cLIA中和性抗體檢測方法已證實疫苗能產生有效中和抗體


2.疾病預防效果與安全性:已證實疫苗對於HPV16/18型引發的CIN2/3與子宮頸原位腺癌(AIS)有極佳的保護力已證實疫苗對於HPV6/11/16/18型引發的陰道癌前病變(VaIN2/3)、外陰癌前病變(VIN2/3)和菜花有極佳的保護力


3.免疫記憶(免疫再生反應)第五年時,經研究證實四價HPV疫苗提供極強的免疫記憶


4.長期保護效果:長期保護效果不能只靠推測或抗體高低,四價疫苗在北歐收案5,500名女性目前持續監測,事實證實研究進入第7年,仍未有任何發病個案。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對於兩支HPV疫苗的觀點 2009-4


    抗體濃度(p123):目前不知道HPV疫苗的抗體濃度和疫苗保護效果相關性,加上HPV感染後可能需數十年才會發展成癌症,所有的權威機構均以CIN2/3AIS當成HPV疫苗的臨床實驗終點,而非抗體濃度。


    疫苗比較(p124):由於兩支HPV疫苗臨床研究的實驗組和對照組收案標準不同、檢驗方法不同和分析方法不同,不能夠直接比較。


 


                                      台北榮總 洪煥程醫師 98-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洪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