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是一種會造成尿急/頻尿(urgency/frequency)/或骨盆腔疼痛(pelvic pain)的臨床症狀症候群。它是膀胱的一種慢性炎性病變。目前被認為可能與膀胱內上皮細胞的屏障缺損,以致尿液中物質滲透進入到黏膜下及逼尿肌層,使膀胱壁上的神經纖維受到異常的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反應等有極密切的關係;因此引起類似膀胱過動症 (頻尿、尿急、尿急性失禁) 的症狀。間質性膀胱炎最常見於女性,約80-90%為女性。


症狀:


間質性膀胱炎的病人可能出現包括頻尿 (urinary frequency),夜間頻尿(nocturia),尿急 (urgency) 和骨盆腔疼痛 (pelvic pain) 等所有或部份的症狀。  尿急的症狀可能還伴隨恥骨上疼痛、壓迫感或痙攣,通常在排尿後疼痛會消除。疼痛是間質性膀胱炎的病人常見的症狀。對於間質性膀胱炎的疼痛特性因人而異,有些病人描述的是週期性的骨盆腔疼痛(cyclic pelvic pain),有些是持續性骨盆腔疼痛(constant pelvic pain;而有些疼痛會因為排卵、月經來潮而引起發作(flare up)。 間質性膀胱炎所引發的骨盆腔疼痛常會轉移到不同的部位,包括下腹部、下背部、鼠溪部、尿道、陰道或恥骨聯合上方等等。病人通常會合併有性交疼痛的症狀。


診斷:


  臨床上診斷間質性膀胱炎的方法包括: 症狀問卷,小尿日誌,尿液檢查及膀胱鏡檢查。由於膀胱過動和間質性膀胱炎的症狀很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間質性膀胱炎的病人當中,大約有18%會在尿動力檢查時出現膀胱不自主收縮的現象。 診斷為膀胱過動的病人若服用毒蕈鹼的拮抗劑效果不佳時,應該要考慮間質性膀胱炎的可能性。


治療


至目前為止沒有一種治療方法顯示可以有效的治癒間質性膀胱炎的症狀。也不存在對每個患者都有效的治療方式。最常用的口服藥物包括PPS ( sodium pentosan polysulfateElmiron)、抗抑鬱劑、抗免疫藥物、膀胱止痛劑等。 另外,治療也包括膀胱鏡下以水擴張、膀胱內肝素治療、膀胱內DMSO灌注、膀胱內紅辣椒素或resiniferatoxin (RTX) 灌注等。 也要配合適當的行為與物理治療。


Cystistat玻尿酸):這種用藥是直接灌注入膀胱內,取代膀胱受損的GAG內襯。Cystistat灌注是一星期一次,連續四個星期,之後每月灌注玻尿酸一次,連續五次,總共九次。一旦徵狀穩定下來,病患就可以增長灌注的間隔時間。目前台灣已經在97年年初健保核准專案給付在間質性膀胱炎病患,初步在台灣的臨床經驗症狀可以改善7成,目前北榮同步在使用玻尿酸治療這類疾病,也初步得到病患不錯的迴響。


薦神經刺激植入法:在1997年九月,這項治療方法為FDA通過用以治療小便失禁。現在也有FDA批准的對尿急,頻尿和疼痛的病人進行調查。這種治療法是專給那些對傳統IC治療無效的病患。在一般麻醉下,該植入片/刺激原置於下腹部的皮膚下。有一個導線(一個細線尖端有電極)置於病患下背部適當薦神經附近。這導線就會通過皮膚下,和刺激原連接。刺激原的調節可由醫師通過置於刺激原位置外邊的一個特別的軟體來控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洪醫師 的頭像
    洪醫師

    洪煥程醫師婦女健康醫療諮詢站

    洪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