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藥物有哪些呢?


一、壓力性尿失禁


為女性較常見的尿失禁類型,當病人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因腹內壓增加而壓迫膀胱,導致尿道括約肌張力無法應付膀胱壓力而導致尿失禁。治療藥物包括α-交感神經作用劑(α-adrenergic agonists)-pseudoephedrine和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imipramine(25 -100m g)於睡前使用,其中以後者為治療首選藥物。


Imipramine治療尿失禁的機轉包括:1.抗膽鹼作用,可降低逼尿肌張力2.α-交感神經促進作用,增加尿道阻力3.膀胱平滑肌的抑制作用。


        二、急迫性尿失禁


主要是因抑制排尿的神經路徑受傷害而引起逼尿肌非自主性的收縮,此型尿失禁會有突然的一股強烈尿意而造成漏尿,常發生在年齡較大的老婦人。藥物治療以抗膽鹼藥物(Anticholinergic agents)為主,如Oxybutynin每次2.5 -5m g,每日三至四次,Tolterodine(Detrusitol)每次4mg,每日睡前一次,此類藥物能放鬆膀胱平滑肌,抑制不自主收縮而改善尿失禁。tolterodineoxybutynin療效類似,但tolterodine副作用之口乾舌燥比oxybutynin少。最近2009年台北榮總進用更具選擇性的抗膽鹼藥物Vesicare,藥物的副作用再次減到更低。


三、滿溢型尿失禁


主要是因膀胱無力或出口阻塞而導致無法正常排空尿液,造成膀胱過脹而出現量少且頻繁的排尿,此型尿失禁常發生於糖尿病、椎間盤突出、子宮下垂及尿道狹窄患者。常用治療藥物有1.膽鹼性藥物(cholinergic agents);如bethanechol,每次20 -100m g,每六小時一次,對於膀胱無力引起的尿失禁治療效果不錯,但禁用於甲狀腺機能亢進、胃潰瘍及氣喘的病人。2.α-交感神經阻斷劑(α-adrenergic blockers):最常使用於治療此型尿失禁,常用藥物如doxazosin(1 -8m g)/terazosin(1 -10m g)/tamsulosin(0.4 -0.8m g)每日一次及目前已較少使用的prazosin,每次1 -2m g,每日二至四次,此類藥物具有降低膀胱頸及尿道張力的作用。此類藥物開始服藥初期易引起姿態性低血壓,因此建議睡前服用。


四、混合型尿失禁


尿失禁病人中,約有50%~60%是屬於混合型尿失禁,其症狀為壓力性與急迫性尿失禁同時混合發生。可用α-交感神經作用劑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洪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