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 -- 子宮頸癌的前身物




子宮頸扁平上皮異常增厚 (cervical dysplasia) 也稱為子宮頸上皮內贅瘤 (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或鱗狀上皮內病變 (SI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是子宮頸癌的前身物,一般要經過數年後才會發展成侵略性的子宮頸癌。CIN 分成 CIN I、CIN II 和 CIN III 等三級,各是代表子宮頸扁平上皮異常增厚的程度是輕微、中度和嚴重。其中,CIN III 除了嚴重子宮頸扁平上皮異常增厚外,也包括在子宮頸表皮還沒深入組織的癌 (CIS, carcinoma-in-situ),即所謂傳統的子宮頸原位癌。

CIN – 分期
現時仍有很多醫生採用1969年成立的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子宮 頸上皮內贅瘤的細胞分類,1989年 BETHESDA提出新的分類: (圖示)

CIN 分 類
Bethesda 分 類
CIN Ⅰ 一 級(輕度)
CIN Ⅱ 二 級(中度)
LSIL低度鱗狀上皮內贅瘤
CIN Ⅲ 三 級(重度)
HISIL 高度鱗狀上皮內贅瘤
Invasive Carcinoma 侵襲癌
Invasive Carcinoma侵略性子宮頸癌

CIN 通常是沒有徵候的,通常是從子宮頸抹片檢查不正常時發現。CIN 只要早發現早治療,理論上是 100% 可以治癒的。其實早發現早治療也是使美國的子宮頸癌由排名第二高的所有女性癌症降為第八高的主要原因。
 
‧CIN - 的療法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 (CIN) 的手術療法有:
錐形切除法 (conization):手術除去子宮頸組織的錐形異常細胞。
冷凍療法 (cryotherapy):用冷凍方法殺死異常細胞。
雷射手術 (laser vaporization):用雷射殺死異常細胞。
電圈切除術 (LEEP、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用通電後就好像手術刀般的電圈切除異常細胞。
子宮切除手術 (hysterectomy):住院動手術切除感染的部位、子宮頸、和子宮。
子宮頸癌前病灶(CIN)的治療將視許多因子來決定。這些因子包括病灶是屬於輕度或重度、該婦女將來是否要生育、婦女的年齡和一般身體狀況、婦女及醫師的意願等等。輕度的病灶可能不需要做進一步的治療,尤其是如果不正常的區域已經在做切片時完全移除時,但她需要接受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及骨盆腔檢查。當癌前病灶需要接受治療時,醫師會採用上述手術以消滅異常的組織而不會傷害鄰近的健康組織。癌前病灶的治療可能會引起痙攣性疼痛或其它疼痛、出血或水狀分泌物。部分個案可能需要接受全子宮切除,尤其是異常細胞在子宮頸開口內部被發現時。若婦女以後不再生育就可能接受這種手術方式。

 
‧子宮頸癌分期




子宮頸癌期
定 義
侵略性癌局限於子宮頸。
IA
臨床前的癌腫瘤(癌腫瘤只用顯微鏡檢定出)。
IA1
癌腫瘤侵略基質的深度 ≦ 3 mm (公釐)和寬度≦7 mm。 
IA2
癌腫瘤侵略基質的深度 > 3 mm 和 ≦ 5 mm 及寬度 ≦ 7 mm。
IB
侵略性癌局限於子宮頸或臨床前的癌腫瘤大於 IA2 期。
IB1
癌腫瘤臨床病灶直徑 ≦4 cm (公分)。
IB2
癌腫瘤臨床病灶直徑 > 4 cm。
II
癌腫瘤擴張超過子宮頸,但未到骨盆壁;癌腫瘤最多擴張到2/3的陰道,但未到最低的 1/3 陰道。
IIA
癌腫瘤沒明顯的擴張到子宮旁結締組織。
IIB
癌腫瘤有明顯的擴張到子宮旁結締組織。
III
癌腫瘤擴張到骨盆壁或包含最低的 1/3 陰道。
IIIA
癌腫瘤擴張到最低的 1/3 陰道,但沒包含骨盆壁。
IIIB
癌腫瘤擴張到骨盆壁,或腎盂積水或出現腎功能喪失。
IV
癌腫瘤擴張超過骨盆或包含膀胱或直腸。
IVA
癌腫瘤擴張到膀胱或直腸黏膜。
IVB
癌腫瘤擴張到遠處的器官。

在所有的子宮頸癌中,鱗狀細胞癌 (SCC) 約佔 85-90%,剩餘的則大多是腺癌。
初期子宮頸癌通常會有不規律的陰道流血,尤其最常在性交後發生。較大或較後期的子宮頸癌陰道可能有腐臭味的分泌物、不正常陰道流血或骨盤痛。此外,閉塞性尿路病、背痛和腳腫都是後期子宮頸癌的症狀。

子宮頸癌的五年存活率隨著癌期嚴重而降低:I 期為 80-90%,II 期為 50-65%,III 期為 25-35%,IV 期為 0-15%。此外,幾乎 80% 的子宮頸癌復發會在二年內發生。
 
‧侵略性子宮頸癌的療法




侵略性子宮頸癌,治療方法有:手術、放射療法、和化學療法。手術被認為對年輕女性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手術通常可以保留住一個或兩個卵巢。只有在子宮頸癌侵略基質的深度小於 3 mm (公釐) 時,簡單的子宮切除手術(切除掉感染的部位、子宮頸、和子宮)是典型的選擇。當侵略的深度大於 3 mm 及骨盆壁沒有腫瘤時,根除式子宮切除手術(切除掉子宮頸、子宮、部分陰道、和淋巴節)是標準的療法。如果腫瘤嚴重到侵犯子宮兩旁結締組織、骨盆壁時,可以選擇接受同步性放射及化學治療。

和任何手術一樣,子宮切除手術有流血和感染的風險,極少數甚至還有死亡的風險。一般而言,健康狀況最好的人,手術後的併發症風險最低。子宮切除手術可能有很低的風險會導致排尿或排便的問題。子宮切除手術可能損害膀胱的神經,而使膀胱的尿液滿時感覺不到;這時就要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同樣的,手術可能損害腸的神經,而導致便秘;這時就要特別注意攝取足夠的纖維。所以,手術後攝取足夠的纖維至少是一種防止便秘的保養。子宮切除手術後,針對高風險的病患可以追加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以減低復發機會
 
‧子宮頸癌疫苗





子宮頸癌疫苗是繼B型肝炎疫苗之後,第二個可透過接種來降低癌症罹患率的疫苗,而子宮頸癌疫苗很可能在兩年內上市,雖然台灣的子宮頸癌疫苗臨床試驗才正展開,但這波臨床試驗是第三期的跨國試驗,也就是上市前的最後一波試驗。這項子宮頸癌疫苗是用人類乳突病毒的外套蛋白當材料,它能引發身體的免疫力,保護不受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根據試驗結果,它沒有重大的副作用,頂多只是注射的局部會有紅、腫、痛、熱的反應,嚴重者可能發燒,但也很罕見。

打疫苗避免感染HPV不只可預防子宮頸癌,甚至還可預防菜花等其他性傳染病,值得把它列為常規疫苗接種,因為其效益高,很可能會被列為常規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研發競爭激烈,許多藥廠都在競逐,目前進度最快的的藥廠包括葛蘭素史克和默克,這兩家藥廠都已進入上市前的臨床試驗。期望子宮頸癌疫苗在預防子宮頸癌方面,能對台灣女性的健康有更多更好的貢獻。



 


                                                                                  台北榮總 洪煥程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洪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