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看妳眉頭深鎖,眼露凶光,該不是大姨媽又要來了吧!?這下大家又得閃避幾天了。」

安琪芳齡25歲,任職於某外商公司擔任保養品產品行銷專員,因為工作壓力大及長時間睡眠不足,造成生理週期紊亂而至婦產科就醫。問診時,安琪表示,這半年多來常在月經快報到前,莫名產生暴躁易怒的個性,常常與同事發生摩擦和口角,甚至無法集中注意力來工作,同時四肢也容易出現浮腫,以及腹部悶脹等現象,十分不舒服。而大家一看到她開始發飆,就會主動躲的遠遠的,連男友都說她簡直變了一個人,安琪自己也感到很無力,不知該怎麼辦。台北榮總婦產科洪煥程醫師說,安琪的案例就是很典型的經前症候群現象。
 




其實,大多數女性一生當中,多多少少都曾經歷過月經來臨前的不適症狀。洪醫師說,這些不適的症狀在臨床上統稱為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簡稱PMS。根據統計,約有9成的女性曾經明顯感受到至少一種經前症狀的影響;而根據統計,在台灣更有約3成的女性在月經報到前會遭受至少4種以上經前症狀之苦。經前症候群最常出現的現象,在身體方面,例如出現乳房腫脹不適、肌肉酸痛、四肢水腫,腹部悶脹、經前痘痘或食慾增加等狀況;而在心理情緒上,則可能像安琪一樣,出現情緒易怒、沮喪憂鬱、沒有精神甚至可能產生失眠的狀況。其中大約有4%的女性,甚至會因為嚴重的經前症狀而影響到生活起居、人際關係以及工作上的表現。這些經前症狀通常會在月經即將報到前一週陸續出現,而在月經開始後的3天內逐漸消失,週而復始。

經前症候群出現的原因複雜,但主要與女性體內週期性的荷爾蒙波動變化有關。洪醫師說,「好朋友」週期性的拜訪,其實也正反應出女性體內荷爾蒙的微妙變化。要診斷是否有經前症候群可利用“經期日誌”來做長期的紀錄,才能提供婦產科醫師做進一步的判斷。
 




洪醫師表示,許多女性認為經前不適症狀是一種“正常”現象而忽略了治療改善的機會,卻不知要改善經前症候群,讓”好朋友”乖乖來其實並不難。如果症狀輕微,可以藉由運動來消除壓力及轉移注意力,並且配合清淡飲食並適度補充綜合性維他命和鈣片以穩定情緒。如果症狀較為明顯,則可向婦產科醫師請教,利用調理荷爾蒙的方式來降低不適的症狀。目前一款婦產科醫師常開立的新型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因含有全新的黃體素Drospirenone (簡稱DRSP),可以降低女性體內由雌激素引起鈉離子與水分滯留的問題,可以改善一般女性常見的生理期水腫現象;並且可以改善經前症候群中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食慾增加等症狀,能幫助有明顯經前症候群的女性,降低擾人的經前不適症狀。

避孕藥雖然最主要的目的在於避免意外懷孕,但因為近年來避孕藥的發展趨向提高產品功能及降低副作用,已經被許多婦產科醫師應用在其他與婦科相關症狀的治療上,女性朋友不但可以藉由服用這類含新型黃體素DRSP成分的避孕藥來降低經前症候症狀的不適,也可以減少青春痘的發生,更可以輕鬆享受輕密關係而不用擔心意外懷孕的風險。  台北榮總 洪煥程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洪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