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唐氏症?台灣目前發生率?


產生唐氏症的染色體變化有三種形式:三染色體症、轉位以及鑲嵌型。三染色體症(第21對染色體多一條染色體)約佔唐氏症患者之95%,且發生率與母親年齡增加有相關性,發生率大約為每800個活產嬰兒中即有一例,此為目前異常染色體最常見的胎兒先天性疾病


2. 唐氏兒的症狀及常見疾病


臨床外觀表徵包括(圖一):頭短畸型、智能不足、臉部輪廓平板、內皮、小耳、小鼻、小嘴舌頭外突、肌肉張力弱、斷掌、及大約50﹪的唐氏症兒有嚴重程度不等的先天性心臟病、及易罹患白血病(其機率是正常小孩的20倍)、反射微弱、及骨盆發育不良。唐氏症的新生兒較一般嬰兒小,而且關節鬆弛,有智能發展遲緩的現象,一般而言,唐氏症患者屬於中度智能不足,隨年齡成長因為唐氏症患者的智能發展較緩,智商有相對下降的趨勢。但是實際上小孩的心理、運動和社交還是在持續成長。這種成長要到10歲以後才趨緩下來。有些唐氏症兒童在10歲以後還有將近5年期間的成長期,到15 歲以後才達高原期。15歲以後的智力才比較穩定。


3. 產前唐氏症篩檢的各種方法之介紹、檢出率


在篩檢方面,雖然高齡孕婦生出唐氏症兒的機率較高,但是仍有80﹪的唐氏症兒是由小於34歲之孕婦生育出來,表示媽媽年紀超過35歲,在醫生評估建議下,大多數媽媽會接受羊水穿刺之建議,及早發現唐氏症小孩,而行終止妊娠。但是年紀小於34歲或大於35歲不願意接受抽羊水的媽媽,如何知道胎兒之唐氏症危險度呢?目前在懷孕第14~20週左右抽血檢驗母血中甲型胎兒球蛋白(AFP)及人類絨毛性腺激素(B-HCG),根據此二者及媽媽的年齡,運用電腦精密的計算出每一位孕婦懷有唐氏症之危險機率,若機率高1/270,則需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術之檢查,以此可篩檢出60~70﹪的唐氏症兒。


目前超音波之高解析度來監測懷孕11-13週之胎兒之頸部後方透明帶(nuchal translucency)的厚度(圖二),應用於篩檢胎兒染色體異常(特別是唐氏症)。目前在台北榮總、歐洲及台灣之許多醫學中心,在產前檢查提供此種超音波掃描。這種超音波掃描方法,既簡單又安全,只要經由孕婦腹部,不用忍受喝水漲膀胱之苦,可看到胎兒早期發育狀況。所謂頸部透明帶係指胎兒頸部後方皮下積水的空隙,在超音掃描時會呈現透明帶狀,再測量介於皮膚和組織之間的空隙厚度。絕大部份正常胎兒,都可看到此透明帶;但染色體異常胎兒(特別是唐氏症兒),其頸部透明帶會明顯增厚。合併頸部透明帶厚度與母親年齡,可更加提升診斷率達70-80%。


4. 唐氏症有家族遺傳傾向嗎?前胎曾生出唐氏兒,下一胎還會生出唐氏兒的機率高嗎?


唐氏症小孩大多是是三染色體型,佔95%之多,一般是不會有家族遺傳傾向,但是如果是少見之轉位型則與遺傳有關,約有1/4的轉位型是遺傳而來,3/4是由於突變導致,因此如果不幸生出唐氏症小孩,經檢查為轉位型,則父母親皆要做染色體檢查。至於已生下唐氏症小孩,那下一胎再生下唐氏症小孩之機率有多少呢?一般對於常見之三染色體而言,於小於30歲的婦女為1.4%,而大於30歲的婦女則在0.5%以上,二等親外的親屬(如舅舅、叔叔等)不會因為該家庭生到唐氏症的小孩而增加生到這種小孩的危險性。在轉位症患者中,如果母親是平衡轉位的帶因者,該母親再次生到唐氏症的機會為10~15%。如果父親是平衡轉位的帶因者,則機會為1~2%。


5. 懷唐氏兒的高危險群,有預防方法嗎?


當懷孕起,每位母親皆希望胎兒健健康康,順利長大,因此定期產檢就非常重要,當早期發現有唐氏症之高危險群,預防之方法,即是接受羊水穿刺來檢查染色體,當發現為唐氏症胎兒時,經醫師衛教及與家屬充分溝通後,可考慮早期施以引產來終止妊娠,畢竟每一個家庭皆不願意接受有唐氏症之小孩,因為所花費之後續社會醫療成本及家屬照顧之沈重負擔,不是一般人能接受。據國內外的經驗,母血篩檢仍有30-40%唐症兒無法檢測出來,危險機率較低的孕婦仍不可輕忽,應定期產前檢查,留心腹中胎兒的成長與變化。若您是屬於染色體異常家族史或34歲以上的高危險群孕婦,都應於懷孕16-18週接受羊水檢查,確認寶寶的染色體是否正常。


我們希望藉由優生保健,讓每對父母都能享受為人父母的喜樂, 每個嬰兒都是爸媽期盼中的孩子。珍愛生命、傳播健康。


台北榮總 洪煥程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洪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